商業秘密不容忽視的企業防線介紹
作者:保密網 日期:2011-11-01 人氣:13939
在787家受調查企業中,有21%的企業表示商業秘密曾遭侵犯 81%的企業沒有保密組織和制度,60%的企業沒有開展過保密培訓。
不久前,市工商局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交流培訓等方式,進行了為期兩個多月的金華企業商業秘密保護現狀調查?!?87家企業接受調查,21%的企業表示商業秘密曾遭侵犯?!笔泄ど叹纸洐z支隊支隊長陶國建面對這一調查結果陷入了深思。
陶國建說:“調查結果表明,我市企業對商業秘密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商業秘密保護措施還不到位,商業秘密保護維權還有諸多困難?!鄙虡I秘密是另一核心競爭力。
永康市著名企業浙江索福工貿有限公司對商業秘密侵犯帶來的損失深有感觸。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該公司外貿部經理金洪波利用職務便利,違反公司與其約定的有關商業秘密協議,擅自將該公司尼日利亞、波蘭、俄羅斯客戶的各種鐵門、木門訂單轉移到其他企業生產,涉案金額高達7000多萬元,非法獲利600多萬元,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2010年11月26日,金洪波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經批準執行逮捕。此案被列為去年我市十大知識產權案例之一?!吧虡I秘密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已成為商標品牌之外的另一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確保自己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重要因素,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碧諊ㄕf。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商業秘密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的保護與其他財產所有權、專利、著作權等傳統知識產權相比,在保護企業的技術創新及關鍵的經營信息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財產所有權只保護相關技術創新及經營信息的載體,不能保護其中的相關內容,而對企業來說,后者才是關鍵。專利保護要以公開為前提,對于一些一公開就會喪失意義的創新而言,是不適合采用申請專利保護方式的,而且專利保護的申請與取得時間周期長,保護期有限,有些創新往往在取得專利證書后就已經失去實際的經濟意義;有些關鍵經營信息,如客戶名單、財務信息等則無法獲得專利保護。著作權保護雖然不以公開為前提,但同樣存在客戶名單、財務信息等關鍵經營信息無法取得著作權保護的問題。
商業秘密保護現狀堪憂與21%的受調查企業表示商業秘密曾被侵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工商部門受理查處的商業秘密案件僅為5件。工商局的調查報告分析,這說明我市商業秘密保護現狀堪憂:一是企業對商業秘密的認知程度不夠;二是商業秘密保護環境日趨復雜;三是企業缺乏系統規范的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四是維權困難。市工商局經檢支隊參與調查的工作人員介紹,調查中雖然有88%的企業表示了解商業秘密,但深入交談后,這一數據大打折扣。許多企業主對商業秘密的準確定義不清楚,簡單地認為技術才是商業秘密,沒有認識到客戶信息、不公開的財務信息也是商業秘密。有的企業主可能不知道,只有同時具備秘密性、實用性和保密性三個要件,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才能成為商業秘密。尤其是保密性,企業是否對自身商業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是判斷企業信息是否屬于商業秘密的根本特性。“他們不知道,不設防的秘密就不是秘密?!边€有的企業認識到商業秘密該保護,但不知道該采取什么樣的保護措施。調查發現,81%的企業沒有建立完備的保密組織、保密制度,60%的企業沒有開展過保密培訓。
哪些商業秘密侵權案件容易多發市工商局的調查報告指出,我市企業擁有的商業秘密包括經營信息、客戶名單、貨源情報、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等,不少企業至少掌握5項以上的商業秘密,涵蓋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工藝流程、市場營銷等企業經營全過程。 造成我市商業秘密保護堪憂的原因,既與我市塊狀產業的特性有關,也與當前企業參與國際經濟技術交流日益增多、涉密員工流動性強等大背景有關。因此,產品技術、客戶信息、產品報價成為我市商業秘密侵權的多發領域。 馮子龍在2004年到2007年期間曾任義烏一家化妝品有限公司(企業A)生產總監,2008年到義烏另一家化妝品有限公司(企業B)任廠長。2009年7月,一西班牙客戶擬向企業B訂購指甲油。馮知道該公司原為企業A的客戶,為爭取到客戶的訂單,他聯系其好友、企業A的產銷協調主管,要求后者為其竊取企業A提供給西班牙客戶的指甲油樣品、指甲油標貼圖樣、指甲油外箱尺寸以及報價材料。馮子龍得到上述商業秘密后,利用上述材料進行了產品打樣,并向西班牙客戶報價。
經檢工作人員說,這起案件具有一定代表性,因為這里涉及產品樣品、圖樣等技術信息,還涉及報價等經營信息。 另一比較多發的是企業員工流動造成的商業秘密侵權。陳某原來在我市一家香精企業工作,因為與老板意見不合,他跳槽離開,同時帶走了香精配方。隨后陳某委托上海一家香料公司進行加工。幸好被原企業老板及時發現,至去年被查處時,陳某非法獲利1.36萬元。 還有一類是利用非法手段竊取商業秘密。如義烏的襪業企業經常出現這樣的尷尬:花了許多財力與精力設計出來的款式,自己的產品還未上市,競爭對手的產品卻已出現在市場上。調查發現,原來是對手雇用車間殘次品處理工人,秘密盜取自己企業襪子樣品進行模仿后所致。
“護密維權”體系有待完善 市工商局的報告認為,商業秘密侵權行為不僅對當事企業造成危害,甚至危及企業生存,而且打擊企業技術創新、市場拓展、管理創新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我市創新戰略的實施。針對現狀,報告認為,我市應加快構建和完善“護密維權”體系。陶國建說,工商部門已制定下發《商業秘密保護行政指導工作指南》,系統化開展商業秘密保護的指導工作。同時建立“護密維權”聯系點制度,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設點定員,主動上門開展指導工作。另外,經檢支隊將進一步加大專項執法行動。
企業也希望能由政府牽頭,整合資源,構建我市“護密維權”工作體系。報告建議,成立我市商業秘密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工作實施方案,整合工商、公安、法院、檢察院、科技、保密等部門的行政資源,推動這項工作的多部門聯動深化。 報告呼吁健全商業秘密行政保護機制。一是對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整合,為企業提供各類保密范本;二是全面推進“護密維權”聯系點制度;三是加強對行業協會的指導,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商業秘密保護新格局。